找到相关内容57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僧史家惠洪与其“禅教合一”观(下)

    八一) 对于主张文字语言不足以见道者,达观屡辟其非,并认为: 文字语言,葛藤闲具。本无死活,死活由人。活人用之,则无 往不活。死人则无往不死。所患不在语言文字葛藤,顾其人所 ...

    黄启江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13248101.html
  • 禅宗与佛学(2)

    成坏聚散而见道者,就并非道了,我说个偈语给你吧!"心地含诸种,遇泽悉皆萌,三昧华无相,何坏复何成?"马祖听了师的开示而悟入,心意便超然解脱。从此便追随怀让大师,侍奉九年,日日进步而透彻佛学心法的堂奥。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70550301.html
  • 正义解答——常忆念佛篇

    如来家;得一切有情平等心  性,得一切菩萨平等心性,得一切佛平等心  性,此即名为菩萨见道。”(仅供参酌):诸  菩萨所住见道,证见唯识实性;见道者,即  “无漏智照真实理”,故唯识云:“初照理  故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11452140.html
  • 回应林建德先生之考察现代禅

    如果没有自知之明,这样的担心,就足以让他胆怯了,何必自讨苦吃呢?所以,这当然不会是“轻易的”。要勘破一个假的证悟者并不难(可以参考李老师所写的〈见道者的十二种心行〉[39]一文),因此,可以断定,自称...建德,〈印顺人间佛教的修行观研究-从现代禅的质疑考察起〉,注78。  [38]林建德,〈印顺人间佛教的修行观研究-从现代禅的质疑考察起〉,第五小节“印顺人间佛教的修证观”。  [39]李元松,〈见道者的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413653233.html
  • 佛法根本知见及问答

    。2 ,大乘佛教中是如何将僧宝分为凡夫僧与胜义僧的?凡夫僧谓一切出家剃发、身披僧服之三乘比丘比丘尼,尚未见道者,具名凡夫僧。胜义僧则谓一切于大乘法中见道不退之人,不论其身为出家相抑在家相,亦不论其身为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515053802.html
  • 《宝镜三昧》笔参

    金刚经》云:“如来所说法,皆不可取,不可说,非法非非法。”故有诵经万遍未能见道者,何以故?皆离心外求,著于经言而不知返照也。当知佛语祖语与汝有何交涉?汝自家身在何处?兹举公案明之:  金华俱胝和尚,...

    冯学成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145555179.html
  • 关于马祖的“磨砖作镜”

    。”又问:“道非色相,云何能见。”让曰:“心地法眼,能见乎道。无相三昧,亦复然矣。”曰:“有成怀否?”让曰:“若以成怀聚散而见道者非也。”前所云方便诱引。此是从上宗乘中第一个样子。妙明居士,请依此参。...

    (日本)石井修道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502361442.html
  • 玄奘大师所传的唯识佛法的特点(2)

    空,而得根本五分别智,远离有所得之心,了证二空所显真理,断除二障之分别随眠,而正住于唯识实性,称为通达位。”又见道位分为两种,所谓真见道与相见道。言真见道者,即是根本五分别智实证唯识性。言相见道者,即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542361681.html
  • “平常心是道”考辨

    又问  日: “道非色相,云何能见?”让日: “心地法能见乎道。无相三昧,  亦复然矣。” 师日: “有成坏否?”让日: “若以成坏聚散而见道者,  非见道也。听吾偈。日:心地含诸种,...

    刘泽亮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253263723.html
  • 四谛顿、渐现观之初探

    见道者必须继续加强戒定慧之修习,一直到圆成四果圣位,始能将此余习尽断无余。  所以从上述看来,现观是对于四谛真相的一种直觉的体验,是入圣流的初始,是不共外道的佛法经验。  三、“契经”之顿、渐见四谛...

    释开仁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141468036.html